nginx不仅有个大家很熟悉的缓存代理后端内容的proxy_cache,还有个被很多人忽视的fastcgi_cache。
proxy_cache的作用是缓存后端服务器的内容,可能是任何内容,包括静态的和动态。
fastcgi_cache的作用是缓存fastcgi生成的内容,很多情况是php生成的动态的内容。
proxy_cache缓存减少了nginx与后端通信的次数,节省了传输时间和后端宽带。
fastcgi_cache缓存减少了nginx与php的通信的次数,更减轻了php和数据库(mysql)的压力,这比用memcached之类的缓存要轻松得多。
但是,缓存也有弊端,比如说评论了之后不能会当时显示等等,自己取舍,有得必有失。
本着测试的原则,在本站上测试了一下fastcgi_cache这个功能,貌似还不错,减少数据库的查询了,顺便优化下fastcgi的参数,贴上配置。
nginx的httpd段里面加入: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;
指定连接到后端FastCGI的超时时间。fastcgi_send_timeout 300;
向FastCGI传送请求的超时时间,这个值是指已经完成两次握手后向FastCGI传送请求的超时时间。fastcgi_read_timeout 300;
接收FastCGI应答的超时时间,这个值是指已经完成两次握手后接收FastCGI应答的超时时间。fastcgi_buffer_size 32k;
指定读取FastCGI应答第一部分需要用多大的缓冲区,一般第一部分应答不会超过1k,由于页面大小为4k,所以这里设置为4k。fastcgi_buffers 4 32k;
定本地需要用多少和多大的缓冲区来缓冲FastCGI的应答请求。如果一个PHP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为256KB,那么会为其分配4个64KB的缓冲区来缓存;如果页面大小大于256KB,那么大于256KB的部分会缓存到fastcgi_temp指定的路径中,但是这并不是好方法,因为内存中的数据处理速度要快于硬盘。一般这个值应该为站点中PHP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的中间值,如果站点大部分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为256KB,那么可以把这个值设置为“16 16k”、“4 64k”等。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64k;
默认值是fastcgi_buffers的两倍。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;
在写入fastcgi_temp_path时将用多大的数据块,默认值是fastcgi_buffers的两倍。fastcgi_cache_path /var/logs/nginx/fastcgi_cache_dir levels=1:2 keys_zone=cache_fastcgi:128m inactive=1d max_size=10g;
这个指令为FastCGI缓存指定一个路径,目录结构等级,关键字区域存储时间和非活动删除时间。以及最大占用空间。
然后在server的location里面调用,如下缓存php文件:
1 | location ~ \.php$ { |
设置了之后重启nginx就可以生效了,这个时候再访问php的页面的话,就会被缓存了,可以查看/var/logs/nginx/fastcgi_cache_dir
这个目录下面是有缓存文件的。最后再说明一点,如果更改了缓存目录的路径,一定要把缓存的名称也改掉,后端调用的名称也同步改掉,如果只改掉了缓存目录,不改缓存名称的话,缓存的时候还是会缓存到之前的路径下面去,但是调用的时候调用的是新的路径,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,在日志里面可以看出来,如下:
1 | 2012/04/24 13:55:35 [emerg] 2020#0: cache “cache_one” uses the “/var/logs/nginx/fastcgi_cache_dir” cache path while previously it used the “/var/logs/nginx/proxy_cache_dir” cache path |
这个问题让我纠结了好久,最后查看日志才发现没改缓存名的时候,调用的时候调用的是新路径,但是缓存的时候缓存到没改之前的路径里面去了。郁闷!